動力鋰電池細分市場分析
作為電動汽車的關鍵零部件,動力鋰電是影響整車性能、成本及用戶使用體驗的關鍵部件之一,也是整車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零部件,其成本占整車成本的一半。細分來看,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及電解液四大關鍵材料的成本占電池成本的八成以上。
1、正極材料:2019年產量突破50萬噸,優勢企業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我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產量快速增長,這主要得益于鋰電池下游行業中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車等的快速發展,企業對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投資加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支持等。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調研情況,2018年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產量在36萬噸左右,與2017年相比增長11.5%,2019年我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產量突破50萬噸,達到53.7萬噸。
(備注:2016、2017年產量增速為49.6%、99.9%)
在國內市場,目前仍有較多的企業在參與市場競爭,由于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技術集成度高、下游客戶對產品質量要求嚴格等原因,一些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會逐步退出,行業內的優勢企業將占據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近年來,我國鋰電正極材料市場發展迅速,正極材料的產銷量已占據全球的40%以上。國內主要正極材料企業產能如下:
2、負極材料:2019年產量約在25萬噸,行業企業競爭格局變化不大
近幾年來,我國負極材料產量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5年,我國負極材料產量達到了9.17萬噸。2016年中國負極材料產量12.25萬噸,同比增長33.59%。2017年,前瞻測算中國負極材料產量達到13萬噸。2019年,國內負極材料的產量約在25萬噸,人造石墨市場占比估計在75%以上,其市場占比進一步擴大,對于針狀焦生焦的需求預計在明年保持堅挺。
(備注:2016、2018年產量增速為33.6%、47.7%)
從企業競爭格局來看,2019年,深圳貝特瑞、江西紫宸、杉杉科技占據前三位置,不過三者的市場占比差距在逐漸縮小。二梯隊廠商,如湖南中科、深圳斯諾、深圳翔豐等企業受動力電池帶動,保持較快增長。根據中國電池網發布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企業競爭力排名名單情況來看,行業企業競爭格局排名變化不大。
3、隔膜:高端隔膜基本依靠進口,恩捷股份逆襲排名第一
由于隔膜具備較高的技術壁壘,導致國產隔膜與進口隔膜在性能上存在較大的差距,導致國內隔膜市場大部分需要進口,尤其是高端隔膜基本依靠進口。根據起點研究院(SPIR)數據統計, 2019年上半年中國鋰電池隔膜出貨量13.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70%,主要原因有:隔膜出口量增長較大,主要企業為:恩捷、星源、捷力等;儲能、3C數碼及小動力拉動市場需求,加上動力電池穩步增長;政策出臺補貼過渡期取消,因此二季度前二個月是行業沖量高峰時期。
2019年中國鋰電池隔膜行業年度品牌榜單中,恩捷股份逆襲排名第一,其客戶涵蓋了國內一線電池企業,恩捷股份的逆襲完全可以證實行業的龍頭是可以被打敗的,幾年前國產隔膜行業基礎被星源材質、金輝高科和中科科技三家公司壟斷。如今,恩捷股份毫無疑問成為海內隔膜行業的龍頭企業,尤其是在濕法領域更是盤踞了弗成動搖的絕對市場份額。
4、電解液:2019年電解液出貨量18.3萬噸,競爭格局變化不大
我國電解液產量不斷增加,近年來隨著鋰電池產業的成熟,國產鋰電池電解液從2002年左右開始進入市場,并逐步取代進口產品。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顯示, 2019年中國電解液出貨18.3萬噸 ,同比增長30%。
國內電解液廠商包括新宙邦、天津金牛、東莞杉杉、珠海賽緯電子、廣州天賜等企業,其產品涵蓋了高、中、低端市場,基本滿足中國鋰離子電池生產的需要,并有部分出口。
轉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